麻雀排隊的故事 一群麻雀站在枝頭上,看見天空飛過的大雁,排成整整齊齊的長隊,羨慕極了。 一只麻雀提議:“讓我們也來排隊飛行好嗎?” “好!好!”大家一致同意。 說干就干,他們都飛起來了。 可是有的飛得高,有的飛得低;有的飛得快,有的飛得慢。排來排去,總排不成隊。 亂了一陣以后,他們紛紛歇落在枝頭上,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我們?yōu)槭裁磁挪缓藐?” 一只麻雀說:“排隊得有一個隊長來指揮才行。” 大家說:“對,對!要有一個隊長來指揮。” 于是你要做隊長,他也要做隊長,又亂哄哄地吵了起來,爭執(zhí)不下。 結(jié)果,大家商定,由一只年紀最大的麻雀來做隊長。 隊長發(fā)令了:“一二三,起飛!” 大家都爭先恐后地飛向天空。 仍舊
元宵節(jié)吃湯圓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tǒng)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歷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chǎn),必將影響貢獻?!? 玉帝聞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藥,叫他們慢慢地發(fā)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庇竦蹨首?,使命衲陀祖師下凡照此辦理。 夏歷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里丟下了瘋?cè)怂帲幰幌洛伨妥兂纱蠖?、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cè)怂幮源蟀l(fā)。人們就東家請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
清明節(jié)的故事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qū)景點之一:母子石像寒食節(jié),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jié)”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所在地原叫“定陽”,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意為介子推休息之地?,F(xiàn)綿山已由當?shù)厝嗣耖_發(fā)為著名旅游景區(qū),其中一重要景點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為當?shù)厝嗣裥е覂扇娜宋锏拇怼?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fù)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jié)。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xí)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jié)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jié)前一天寒
介子推割肉的故事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shè)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
元宵節(jié)彩燈的童話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chǎn)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jié)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 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chǎn)
舞獅的傳說故事 早在西漢時期,武帝派張騫打通了西域,制服了匈奴。從那以后,西域許多國家都年年給漢朝進貢,歲歲來朝。 東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給漢朝進貢一頭猛獸,頭大如篩,口大如盆,眼似銀鈴,滿身金毛。這只猛獸十分兇猛,關(guān)在鐵籠里時常張著血盆大口,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叫聲,好像要吞吃活人。進貢的貢使對章帝說:“這是我們大月氏國獨有的一種猛獸,因為長有一身金黃的毛,所以在我們那里被稱為‘金毛雄獅子’,它十分兇猛,有‘獸中之王’之稱”。章帝認為西域進貢此獸,是祝漢朝興旺、吉祥如意,于是傳下圣旨,叫人把金獅收入后宮,精心喂養(yǎng)。 誰知,大月氏國并不是這個意思,貢使對章帝說:“出發(fā)之前,我們的國王有話,說我們進貢金毛獅子,是想讓貴國馴服它。如果來年馴服了,大月氏國就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永遠歸順你們。如果馴不服它,就從此斷絕往來?!睗h章帝聽完之后,哈哈大笑,說:“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人才萬千,
猜燈謎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著體面的人,就拼命巴結(jié);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吹胡子瞪眼。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一次去借糧時,被他趕出大門。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氣。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著一首詩。笑面虎上前觀看,只見上面寫著: 頭尖身細白如銀。 稱稱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 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么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說的是你呢?" 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氣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傳開后,越傳越遠。第二年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故事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fēng)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fā)現(xiàn)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 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jié),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shè)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zāi)的辦法。 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
春聯(lián)的故事 北宋年間,河南洛陽有個書呂蒙正。他從孩童時起便才名遠播,但家道卻十分貧寒,住在破舊的草房里,穿的是破衣爛衫,吃的是粗糠野菜,有時甚至饑一頓飽一頓。雖然生活相當清苦,但終日手不離書,好學(xué)不倦。相傳一年春節(jié)之際,家家歡喜過年,戶戶張貼春聯(lián),呂蒙正一時興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門上,貼上了這樣一副春聯(lián):“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還在門楣上大書橫批:“南北?!弊謱懙谬堬w鳳舞,不少好奇者前來觀看,但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位老者看后,豎起大拇指,連聲說:“好對!好對,此人日后必成大器?!?nbsp; 原來這是一副“歇后對”,即是像歇后語那樣,話到口邊留三分,字面上不明說,而是言外寓意,弦外有音,別具一番情趣。上聯(lián)只寫“二三四五”,單缺“一”;下聯(lián)“六七八九”,偏缺“十’。一諧音為衣;十諧音為食,上下聯(lián)的意思是缺一少食,橫批便是沒有東西,連起來就是:缺一少食,沒有東西。短短一副10
過年放鞭炮的故事 古時候,人們途經(jīng)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 然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jīng)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 人們?yōu)榱藢Ω哆@種動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里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qū)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后使其發(fā)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jié)果驅(qū)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 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后火藥出現(xiàn),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nèi)燃燒,產(chǎn)生了“爆仗”。 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 “編炮”(即鞭炮)。關(guān)于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yōu)》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后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隨著
壓歲錢的由來的故事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xiàn)于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xiàn)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里春日散錢之風(fēng)盛行。當時春節(jié)是“立春日”,是宮內(nèi)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并沒有這一習(xí)俗。 《資治通鑒》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里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jié)。不少原來屬于立春日的風(fēng)俗也移到了春節(jié)。 春日散錢的風(fēng)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xí)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
倒貼福字的傳說故事 明太祖朱璋當年用“?!弊肿靼涤洔蕚錃⑷恕? 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zāi)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弊帧qR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弊帧? 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 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 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倒貼福字的傳說故事點評 倒貼福字的傳說故事給小寶貝們講了福字倒貼的民間故事,也告訴了小寶貝們知識,小寶貝們以后可以跟身邊的小伙伴解答疑惑了,是不是很棒呢!
新年禮物的故事 新年到了,郵遞員熊伯伯特別忙,忙著把新年禮物送到小動物家里去。 熊伯伯背著綠色的大郵袋,來到了一棵高高的大松樹下。他仰頭喊:“小松鼠!小松鼠!” 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接過熊伯伯遞給他的禮物,打開來一看,原來是松鼠外婆織的一頂小絨帽。 小松鼠高興得跳了起來:“太好了!天冷了,我正缺帽子戴呢!熊伯伯,謝謝您。” 熊伯伯笑著說:“不用謝。小松鼠,再見,我還得去送新年禮物呢!” 熊伯伯背起大郵袋,“嘿喲嘿喲”又上路了。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把一件新年禮物送給了小白鵝。 小白鵝打開來一看,哇!是一雙漂亮的溜冰鞋。 她高興極了,對熊伯伯說:“天冷了,小河結(jié)冰了,我正愁不能游泳呢!有了這雙溜冰鞋,我就可以學(xué)溜冰了。熊伯伯,謝謝您?!? 熊伯伯笑著說:“不用謝。小白鵝,再見,我還得去送新年禮物呢!” 熊伯伯背著大郵袋,又急急忙忙上路了。他給小鹿送去了溫暖的棉手套,給
大年和小年的傳說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 大年心眼好,愛惜人。每到五谷不長的寒冷季節(jié),大年怕餓壞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來讓人們吃。小年雖說是大年的親兄弟,心眼卻壞透了。他用邪術(shù)把大年撒給人的白面變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餓還凍壞肚子。等到把人們病倒了,他再變成巨齒獠牙的猛獸下來吃人。他吃人吃飽了肚皮,就躺下睡覺,一覺能睡三百六十天,醒過來還吃人。人們雖說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來一回,可是藏到哪兒也躲不過去。只好燒香磕頭,請求大年給作主。 大年正為白面變雪、人煙稀少的事胡猜亂想哩,一聽人間禱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惡。他氣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卻滿不在乎地說:“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礙你啥事啦?” 大年看他不講理,氣得抬手去打他。誰知小年心惡勁大,竟反手把大年打倒在地,還惡狠狠地說:“不念一母同胞,我連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贏小年,只得親自
小年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皇帝,嘴饞極了,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只要沒吃過的都要嘗嘗。 這一天,他閑逛到村子里,遇見了一個漂亮姑娘。姑娘提著個籃子。 “裝的什么呀?”皇帝好奇地問。 姑娘打開籃子,哇,好大的棗糕呀! 皇帝吃過很多好東西,可就沒吃過棗糕。他對姑娘說:“給我吃點兒吧,我是皇帝!” 姑娘微微一笑,把籃子遞了過去。 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棗糕吃光了。吃完后打了個嗝兒:“啊呃,真好吃!” 接著,皇帝打起了壞主意:“我要把這姑娘帶回皇宮,讓她天天給我做棗糕吃!” 他對姑娘說:“你馬上再給我做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做不出來,我就把你帶走!” 姑娘聽了,不慌不忙地說:“好!” 她拔下頭上的金簪,沖著籃子一劃。咦?熱氣騰騰,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太神奇了! 皇帝還沒明白過來。他見難不住姑娘,就耍賴讓姑娘喂他吃。姑娘轉(zhuǎn)過臉去不搭理他! 皇
誰喜歡吃臭老鼠的故事 戰(zhàn)國時代,莊子和惠施是好朋友。兩人常一起辯論對任何事的看法。 有一次,惠施做了魏國的宰相。莊子知道了,就想到魏國去拜訪這位老朋友。 魏國一些愛進讒言的小人就對惠施說: “莊子這次來我們魏國,可能別有企圖?;蛟S是要來謀取您的相位,您可千萬要小心啊!” “嗯!他們說得蠻有道理的。”惠施心想。于是他就派了許多士兵,到魏國各地搜查莊子的住處。 士兵們找了三天三夜都沒有找到莊子,然而莊子卻在第四天早上親自登門拜訪惠施。 “老朋友,你知道南方有一只鳥叫嗎?這是一種很珍貴奇異的鳥,它由南海出發(fā)飛向北海。在途中,若不是梧桐樹,它絕不停在上面休息;除了竹結(jié)的果實外,它絕不吃到別的東西;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也不喝。當它正悠然自在地飛翔時,地上正好有一只貓頭鷹,剛抓了一只臭老鼠,貓頭鷹以為要來搶奪
會吃金子的老鼠的故事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 一天,張三對李四說:“我要出門做生意了,你要看好我家的金子?!崩钏乃斓拇饝?yīng)了。 過了幾天,張三回來了。對李四說;“我的金子呢?”李四低下頭說:“你的金子被老鼠吃了?!睆埲裁丛捯矝]說,就轉(zhuǎn)身走了。 夜里,張三把李四的馬偷來了。 第二天早上,李四對張三說:“我的馬被偷了?!睆埲χf:“昨晚,我看見一只貓頭鷹馱著一匹馬飛走了?!? 李四說:“不可能,貓頭鷹怎么能馱得起一匹馬?”張三笑著說:“老鼠能吃金子,貓頭鷹難道不能馱一匹馬嗎?” 李四聽了,羞愧極了。 第二天,李四把金子還給了張三,張三也把馬還給了李四。 會吃金子的老鼠的故事點評 會吃金子的老鼠的故事中的李四是一個不誠信的人,在偷了張三家的金子后,謊編是
象鼻子牛的故事 橡皮牛到這個世界上來,只有一天時間,可他已經(jīng)覺得太長了。橡皮牛原來是一塊黃顏色的橡皮泥。小主人用這塊橡皮泥捏了一頭牛,像火柴盒那么大。本來一切都很好,橡皮牛全身上下和真正的牛一模一樣。沒想到小主人手里還多了一點兒橡皮泥。用這點兒橡皮泥干什么呢?小主人眼珠一轉(zhuǎn),給橡皮牛安上了一個大象的長鼻子。 就是這個象鼻子,叫橡皮牛不高興。咱們從橡皮牛出現(xiàn)的時候講起吧。小主人把橡皮牛放在桌子上,他跑出去玩了?!翱靵砜矗謥砹藗€新朋友?!辈恢朗钦l喊了一聲,一眨眼,十幾個小玩具把橡皮牛團團圍祝橡皮??匆娪羞@么多朋友,特別高興。 “喲,你是?!?。……吧?”塑料鴨子問,她還沒見過長著象鼻子的牛。橡皮牛點點頭,他清清楚楚地聽見小主人管他叫橡皮牛。“你不是牛!”木頭牛搖搖頭說。 “我是牛?!毕鹌づ5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