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繪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語故事書籍
  • 揮斧如風(fēng)的寓言故事
    揮斧如風(fēng)的寓言故事

    揮斧如風(fēng)的寓言故事 戰(zhàn)國時,有一個叫惠施的人,他是當(dāng)時一位有名的哲學(xué)家?;菔┖颓f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學(xué)上他們又是一對觀點不同的對手。莊子與惠施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切磋學(xué)問。他們在互相爭論研討中不斷深化、提高各自的學(xué)識。特別是莊子,從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啟發(fā)。后來惠施死了,莊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才智過人、博古通今,能與自己交心、駁難、使自己受益匪淺的朋友了。因此,莊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莊子給一個朋友送葬,路過惠施的墓地,傷感之情油然而生。為了緬懷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響的朋友,他回過頭去給同行的人講了一個故事: 在楚國的都城郢地,有這樣一個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層像蒼蠅翅膀一樣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請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將鼻尖上的白灰砍下來。石木匠點頭答應(yīng)了。只見他毫不猶豫地飛快掄起斧頭,一陣風(fēng)似地向前揮去,一眨眼工夫就

  • 莊子知魚樂的故事寓意
    莊子知魚樂的故事寓意

    莊子知魚樂的故事寓意 莊子在濠水橋上與著名的哲學(xué)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戲,便對身邊的惠施說:“這是魚兒的樂趣??!” 惠施不以為然地反問莊子:“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莊子反唇相譏:“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魚的樂趣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惠施辯解道:“我不是你,當(dāng)然不知道你的感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肯定也不會知道魚的感覺?!? 莊子到底是做學(xué)問的人,十分善于總結(jié)問題的癥結(jié)。他認(rèn)為兩人爭論的焦點是,你問我怎么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你承認(rèn)我了解魚的樂趣以后才會提出的問題。于是他告訴惠施: “那是因為我在橋上的心情很高興,所以我就認(rèn)為魚兒在水中也是很快樂的?!? 這篇寓言是中國古代一場著名的辯論,帶有濃厚的哲學(xué)意味。 惠施的觀點是,

  • 潛水尋珠的人故事
    潛水尋珠的人故事

    潛水尋珠的人故事 湍急的江水中,隱隱約約見到閃光發(fā)亮的夜明珠。有兩個膽大的人,都想取得這顆珠子。雖然他們都有出色的潛水功夫,但他們潛入水中之后,卻再也沒有露出水面。 這兩個人冒險入水的目的是大不一樣的。一個這樣打算:“我把夜明珠撈上來,送到博物館,供大伙觀賞,多美!”另一個這樣籌謀:“得了夜明珠,賣個大價錢,別墅,小車都有了,嘿嘿,真是妙不可言?!? 如今,他們?nèi)急粺o情的江水所吞沒,讓流水沖入了水底龍宮。老龍王對這兩位不請自來的人說道:“你們的由來我一清二楚,你們?yōu)橐姑髦楦冻隽松?,我必須作出鄭重的安排??∏蔚哪贻p人,我不能將夜明珠給你?!? “為什么?”一心想將珠子獻(xiàn)給博物館的人頗為吃驚。 “因為,我要把你送入天堂。而天堂里,夜明珠之類的奇珍異寶,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你到那兒盡情欣賞去吧?!? “相貌丑陋

  • 白天鵝和黑天鵝的寓言故事
    白天鵝和黑天鵝的寓言故事

    白天鵝和黑天鵝的寓言故事 水草豐茂的沼澤地帶,居住著一群白天鵝。它們以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態(tài)、嘹亮的歌聲,獲得周圍人們的厚愛,白天鵝感到幸福與自豪。 一天,撲簌簌飛來幾只黑天鵝。白天鵝群頓時出現(xiàn)了騷動,它們竊竊私語,這只生氣地嘀咕,“啊呀,那不是烏鴉的顏色么?”另一只憤慨地表示,“黑得像木炭,太丟天鵝的丑了?!卑滋禊Z們商量著如何驅(qū)趕黑天鵝,不再讓它們在這一方露臉。 然而,聞訊趕來的人們,見到黑天鵝,無不欣喜欲狂,贊不絕口: “黑天鵝,黑天鵝,多稀罕的品種,見到你們真是大開眼界?!? “雍容華貴,端莊秀麗,太可愛了?!薄? 白天鵝們開頭是驚呆,繼而是自卑,它們暗自嘆息道: “看來,人們十分看重黑天鵝,我們將一錢不值了?!? 誰知,人們爽朗的話語清晰地傳來: “白天鵝,黑

  • 造劍的人寓言故事
    造劍的人寓言故事

    造劍的人寓言故事 大司馬是楚國的官員,有一位專為他造劍的工匠,盡管有80來歲,但打出的劍依然鋒利無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劍仍舊造得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竅門?”大司馬贊嘆老匠人高超的技藝。 老工匠聽了主人的夸獎,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訴大司馬:“我造了一輩子劍,我在20歲時就喜歡造劍。除了劍,我對其他東西全然不顧,不是劍就從不去細(xì)看,一晃就過了60余年?!? 大司馬聽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欽佩他的獻(xiàn)身精神。雖然他沒有談造劍的竅門,但他揭示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道理。他專注于造劍技藝,幾十年如一日,執(zhí)著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劍工藝,進(jìn)而達(dá)到一種高妙的境界。有了這樣的精神,哪有造劍不是又鋒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精湛的技藝,豐碩的收獲,事業(yè)的成功,都是靠專心致志終身追求而取得的。

  •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zhì)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么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xì)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墻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夸口:“諸位豪杰,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jīng)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你剛才說,你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么盾都不可抵擋。那么請問

  • 不死之藥的故事
    不死之藥的故事

    不死之藥的故事 有一個人拿著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的藥來到楚國,要將這不死的藥敬獻(xiàn)給楚王。 宮廷的守門官捧著藥進(jìn)宮去,碰上宮中的衛(wèi)士。衛(wèi)士問:“你拿的是什么好東西?” 守門官說:“是不死的藥?!? 衛(wèi)土說:“是可以吃的嗎?” 守門官說:“當(dāng)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衛(wèi)士從守門官手里奪過藥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氣,立即派人去將衛(wèi)士抓來,要將衛(wèi)士斬首??墒切l(wèi)士不慌不忙地對楚王說: “大王先息怒,請聽我說。我曾問過守門官這藥能不能吃,他說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個位居守門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門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藥的,因此我是無罪的。如果說那藥是獻(xiàn)給大王的,別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這罪責(zé)應(yīng)該由守門官來承擔(dān)。再又說回來,如果那人獻(xiàn)給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藥,您就不該殺我,因為如果

  • 小吏烹魚的故事
    小吏烹魚的故事

    小吏烹魚的故事 某一天,有人把一條鮮活的大魚送到鄭國子產(chǎn)的府上,以表達(dá)對這位卿相的恭敬。豪門大戶平時并不缺一頓飯菜,所以子產(chǎn)便叫一個小吏把魚放到池塘里養(yǎng)起來。 相府池塘里的魚雖然很多,但并不是一個小吏所能輕易享用的。這次小吏見魚就在手里,便悄悄拿回去煮著吃了。 事后,小吏報告子產(chǎn)說:“我已經(jīng)把那條魚放到池塘里去了。您猜怎么著,那魚剛一入水,呆頭呆腦,穩(wěn)不住身子。我當(dāng)它是活不過來了??墒菦]過多久,魚就緩過氣來,甩了甩尾巴,一頭鉆進(jìn)深水中去了。”子產(chǎn)高興地說:“好、好!這正是我們常說的‘如魚得水’。它找到合適的去處了?!? 小吏見謊話沒有被識破,從子產(chǎn)那里出來時很得意。他自言自語地說:“都說子產(chǎn)很聰明,我看有點言過其實。魚已經(jīng)被我煮著吃了,他還以為正在池塘里歡著,嘴上不住地說什么‘找到合適的去處了’。難道這合適的去處竟然是我的肚

  •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宋國有一個狙(ju)公,十分喜愛獼猴。為了觀賞這種似人非人、富有靈性的動物,他專門喂養(yǎng)了一群獼猴。狙公與獼猴相處久了,人猴之間的信息溝通就成了一種心領(lǐng)神會的交流。不僅狙公可以從獼猴的一舉一動和喜怒哀樂中看出這種動物的欲望,而且獼猴也能從狙公的表情、話音和行為舉止中領(lǐng)會人的意圖。 因為狙公養(yǎng)的獼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糧食,所以他必須節(jié)制家人的消費,把儉省下來的食物拿去給獼猴吃。然而一個普通的家庭哪有財力物力滿足一群獼猴對食物的長期需要呢?有一天,狙公發(fā)覺家里的存糧難以維持到新糧入庫的時候,因此意識到限制獼猴食量的必要性。 獼猴這種動物不像豬、羊、雞、犬,吃不飽時僅僅只是哼哼叫叫,或者外出自由覓食。對于獼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讓它們安分守己是辦不到的。它們會像一群頑皮的孩子,經(jīng)常給人鬧一些惡作劇。既然

  • 說話要看對象的故事
    說話要看對象的故事

    說話要看對象的故事 孔子帶著他的幾名學(xué)生出外講學(xué)、游覽,一路上十分辛苦。這一天,孔子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們在一片樹蔭下休息,正準(zhǔn)備吃點干糧、喝點水,不料,孔子的馬掙脫了韁繩,跑到莊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麥苗。一個農(nóng)夫上前抓住馬嚼子,將馬扣下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xué)生之一,一貫?zāi)苎陨妻q。他憑著不凡的口才,自告奮勇地上前去企圖說服那個農(nóng)夫,爭取和解。可是,他說話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將大道理講了一串又一串,盡管費盡口舌,可農(nóng)夫就是聽不進(jìn)去。 有一位剛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xué)生,論學(xué)識、才干遠(yuǎn)不如子貢。當(dāng)他看到子貢與農(nóng)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 于是他走到農(nóng)夫面前,笑著對農(nóng)夫說:“你并不是在遙遠(yuǎn)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yuǎn)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yuǎn),我的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莊稼呢?

  • 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故事
    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故事

    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故事 齊威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體格魁梧,十分漂亮。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一表人才,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xì)端詳全身的裝束和自己的模樣。他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隨口問妻子說:“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回答說:“您長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鄒忌心里不大相信,因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認(rèn)的美男子,自己恐怕還比不上他,所以他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些呢?” 他的妾連忙說:“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陪他坐著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順便又問客人說:“您看我和城北

  • 涸澤之蛇的故事
    涸澤之蛇的故事

    涸澤之蛇的故事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嚴(yán)重的缺水使莊稼地裂開一道道又寬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來棲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蟲、魚、蟹、蛙,能夠搬遷的都搬走了。最后還剩下兩條花蛇。它們眼看著池沼邊的雜草全部枯槁,也準(zhǔn)備另找一處安身之地。 臨行之前,那小蛇對大蛇說:“你身強力壯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這樣目標(biāo)太大。人們一看到蛇在行動,肯定會來捕殺。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禍殃。因此,我們應(yīng)該換一種方式。你最好背著我走。因為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哪一類蛇是這種模樣,也從來沒有看到哪一條蛇像這樣行走,所以一定會起疑心。如果他們把我當(dāng)成一位神君,對我們敬而遠(yuǎn)之,我們不是可以蒙混過關(guān),安全抵達(dá)目的地了嗎?” 大蛇覺得小蛇的話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過大路,揚長而去。見到這兩條蛇上下重疊著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懼,誰也不敢靠近它們。這些人回去以后,

  • 求千里馬的故事
    求千里馬的故事

    求千里馬的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個非常喜愛駿馬的國君,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騎,曾許以一千金的代價買一匹千里馬。普天之下,可以拉車套犁、載人馱物的騾、馬、驢、牛多的是,而千里馬則十分罕見。派去買馬的人走鎮(zhèn)串鄉(xiāng),像大海里撈針一樣,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連個千里馬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一個宦宮看到國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馬而怏怏不樂,便自告奮勇地對國君說:“您把買馬的任務(wù)交給我吧!只須您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屆時定會如愿以償?!眹娝麘B(tài)度誠懇、語氣堅定、仿佛有取勝的秘訣,因此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這個宦官東奔西走,用了3個月時間,總算打聽到千里馬的蹤跡??墒钱?dāng)宦官見到那匹馬時,馬卻死了。 雖然這是一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馬雖然死了,但它卻能證明千里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確有千里馬,就用不著擔(dān)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馬。想到這里,

  • 鷗鳥與青年的故事
    鷗鳥與青年的故事

    鷗鳥與青年的故事 從前,有位青年住在海邊,非常喜歡鷗鳥,鷗鳥也樂于親近他。每天晨曦初露,當(dāng)他搖船出海的時候,總有一大群鷗鳥尾隨在他的漁船四周,或在空中盤旋,或徑直落在他的肩上、腳下、船艙里,自由自在地與青年一道嬉戲玩耍,久久不愿離去,相處十分和諧。 后來,青年的父親聽說了這件事,就對他說:“人家都說海上的鷗鳥喜歡跟你一道玩耍,毫無戒備,你何不乘機抓幾只回來,也給我玩玩?”他于是滿口答應(yīng)道:“這有何難?” 第二天,青年早早地出了家門,他將小船搖出海面,焦急地等待著鷗鳥們的到來??墒?,那些聰明的鷗鳥早已經(jīng)看出了他今日的神情不對,因此總只是在空中盤旋,而不肯落到他的船上。當(dāng)青年準(zhǔn)備伸手抓它們的時候,鷗鳥們就“呼”的一聲全飛走了,青年只好干瞪眼。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彼此交往要想達(dá)到和諧友好的境界,必須以互相真誠為前提。如果你自以為

  • 曾子殺豬的故事
    曾子殺豬的故事

    曾子殺豬的故事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lán)布新衣,準(zhǔn)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yuǎn),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后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yuǎn),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后殺了豬就給你做?!边@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yuǎn)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jìn)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jìn)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zhǔn)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里只養(yǎng)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jié)時才殺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話當(dāng)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jīng)常從父母那里學(xué)習(xí)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xiàn)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騙別人

  • 宋玉進(jìn)讒的故事
    宋玉進(jìn)讒的故事

    宋玉進(jìn)讒的故事 古時候,楚王手下有個叫作宋玉的大臣。宋玉相貌英俊,穿戴華麗,風(fēng)流倜儻(ti tang),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婦女們的傾慕。楚王欣賞他的才華,也很寵幸他,給他自由出入后宮的特權(quán),以便宋玉能寫出可供寵妃演唱的歌詞來。 但是宋玉這個人的品質(zhì)實在不怎么樣,他十分好色,仗著楚王的信賴,常到后宮中和楚王的妃子們接近。日久生情,竟跟妃子們私通起來。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時間一長,就有些風(fēng)聲走漏出去,影響很不好。 楚國大夫登徒子是個剛直不阿的大臣,他也聽到了一些不好的傳聞,就去跟楚王進(jìn)諫說道:“大王,宋玉這個人長得很好看,又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很能討婦女們的喜歡。他又非常好色,不是個能潔身自好的人,您讓他這樣肆無忌憚地進(jìn)出后宮,恐怕不太方便,要是萬一惹出什么事來,豈不有損王室的威嚴(yán)?還是不要再讓他接近妃子們了吧!”楚王聽了,不禁有些

  • 本領(lǐng)不分大小的故事
    本領(lǐng)不分大小的故事

    本領(lǐng)不分大小的故事 公孫龍是個有學(xué)問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個個都身懷技藝,各有一套本領(lǐng)。公孫龍在趙國的時候,曾對他的弟子們說:“我喜歡有學(xué)識、有本領(lǐng)的人,沒有本領(lǐng)的人,我是不愿和他在一起的?!? 有個人聽說了公孫龍,便前來求見,要求公孫龍收他做弟子。公孫龍見那人相貌平平,粗布衣帽,便問:“我不結(jié)交沒有本領(lǐng)的人,不知你有什么本領(lǐng)?!? 那人說:“大的本事我沒有,只是我有一副好嗓門,我能喊出很大的聲音,使離得很遠(yuǎn)的人也能聽到。一般沒有人能像我一樣。” 公孫龍回頭問他的弟子們:“你們中間有沒有喊聲很大的人?” 弟子們爭相回答說:“我們都能喊大聲?!闭f著還用眼斜瞟著那個前來求見的人,顯出一種不屑的眼神。 那人說:“我喊出的大聲,非常人可比?!? 公孫龍很有興趣地說:“那你們比試比試?!?

  • 天帝殺龍的故事
    天帝殺龍的故事

    天帝殺龍的故事 墨子在前往北方齊國的路途中,遇見了一位以卜卦算命為業(yè)的陰陽先生。陰陽先生對墨子說:“天帝正好是今天在北方屠殺黑龍,而先生的皮膚是黑色的,所以千萬不要到北方去。” 墨子沒有聽信陰陽先生的這一套,毅然繼續(xù)向北前行??墒窃诘竭_(dá)山東的淄(zi)水南岸后,適逢河水猛漲,無法擺渡,于是只好原路返回。 陰陽先生再次見到墨子時,不無得意地炫耀:“我不早就對您說過嘛,先生不要到北方去?,F(xiàn)在的事實果然證明,我的預(yù)言是正確的?!? 墨子對此不以為然,他反駁說:“現(xiàn)在是南方的人不能到北方去,北方的人也不能到南方來。其實,他們的膚色各不相同,有的黑,有的白,為什么都不能如愿呢?這只是因為淄水猛漲形成了阻隔的緣故啊。況且依照你的理論,天帝每逢甲日乙日在東方屠殺青龍,逢到丙日丁日就在南方屠殺赤龍,逢到庚日辛日就在西方屠殺白龍,逢到壬日癸日

  • 楚王的寬容故事
    楚王的寬容故事

    楚王的寬容故事 一次,楚莊王因為打了大勝仗,十分高興,便在宮中設(shè)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宮中一片熱火朝天。楚王也興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許姬,輪流著替群臣斟酒助興。 忽然一陣大風(fēng)吹進(jìn)宮中,蠟燭被風(fēng)吹滅,宮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許姬的衣袖想要親近她。許姬便順手拔下那人的帽纓并趕快掙脫離開,然后許姬來到莊王身邊告訴莊王說:“有人想趁黑暗調(diào)戲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纓,請大王快吩咐點燈,看誰沒有帽纓就把他抓起來處置?!? 莊王說:“且慢!今天我請大家來喝酒,酒后失禮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說,眾位將士為國效力,我怎么能為了顯示你的貞潔而辱沒我的將士呢?”說完,莊王不動聲色地對眾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請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盡興,請大家都把帽纓拔掉,不拔掉帽纓不足以盡歡!” 于是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纓,莊王再命人重又點亮蠟燭,

  • 負(fù)荊請罪的故事
    負(fù)荊請罪的故事

    負(fù)荊請罪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幾次出使秦國,又隨同趙王會見秦王,每次都憑著自己的大智大勇,挫敗驕橫的秦王,因此趙王很是器重藺相如,一下子將他提拔為上卿,位在老將軍廉頗之上。 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廉頗見藺相如官位比自己還高,很不服氣,他到處揚言說:“我為趙國出生入死,有攻城奪地的大功。而這個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憑著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這實在是讓我難堪!以后我再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當(dāng)著眾人的面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后,就總是處處躲開廉頗。有一次,藺相如坐車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見廉頗的馬車正迎面馳來,便趕緊命人將自己的車拐進(jìn)一條小巷,待廉頗的車馬走過,才從小巷出來繼續(xù)前行。 藺相如的隨從們見主人對廉頗一讓再讓,好像十分懼怕廉頗似的,他們都覺得很丟面子,便議論紛紛,還商量著要離開藺相如而去。 藺相如知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