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溝通上,我們必須優(yōu)先站在能夠瞭解這群孩子的特質為考量。
我們要清楚知道,這些孩子在語言方面,能夠理解到什么程度,例如懂哪些詞匯、句子。
在互動上,多使用具體的名詞以及動詞,盡量少使用抽象的詞匯。如果需要使用形容詞,建議同時提供視覺線索的輔助。
例如「這條毛巾聞起來香香的」,邊說邊把毛巾,拿出來,自己嗅聞或拿給孩子嗅聞。
不要使用負面的詞匯,例如不要、不可以、不應該、不準、不行。當我們這么說,孩子還是無法理解,我們要讓他做的是哪些事情?他到底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在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很容易讓這些孩子的情緒出現(xiàn)焦慮,自我刺激的行為,很容易被誘發(fā)出來。
與其,我們跟孩子說,「水不要倒?jié)M」。倒不如,告訴他,「把水倒到紅線(或數(shù)字8)」。這時,你可以拿起,一個透明的杯子,一瓶水。
如果,杯子上有刻度,直接指明刻度(例如數(shù)字8)。如果,沒有刻度,你可以用紅色膠帶貼出,或以紅色簽字筆畫出高度,直接倒水做給孩子看。
透過一次一次的行動,并示范語言的表達。例如「把水倒到紅線(或數(shù)字8)」說完,你開始慢慢的倒水。
再次強調(diào),多使用具體的動詞、名詞。
在你的示范之后,接著再給自閉兒指令,你可以再來仔細判斷,他是否懂你的意思。
這就像在搭乘地鐵,我們很清楚的,讓孩子知道,眼前,腳底下那一條黃線(等候線),然后,我們的腳,站在黃線的后面。
與其我們告訴他,「不要超過這條線」,倒不如直接一起和他站在黃線的后面,讓他知道,「我們一起站在,黃線的后面,等下一班地鐵」。這時候,你可以邊說邊和孩子一起行動,把自己的腳,放在黃線的后面。
你在說黃線的時候,也可以同時說,「我們一起站在等候線后面」。
依此類推,從生活中,一次,一次進行練習語言理解。
至于,語言表達方面,當孩子受限于詞匯、句子,我們可以先引導他,透過動作,讓對方知道,例如當孩子想要喝礦泉水,我們可以引導他,用手直接指向礦泉水。同時,引導他說「我要喝礦泉水」。
當然,每個孩子的語匯能力不盡相同,我們可以視孩子的程度,分別引導他,用手指向礦泉水,并引導他說出「喝」、「我要喝」、「礦泉水」、「我要喝礦泉水」,讓孩子能夠表達或仿說出來詞匯,先讓對方懂。
當孩子可以表達出「喝」,這時我們再進一步,讓他練習說「我要喝」,逐漸拉長語句。
如果,當下有第三個人。這時,可以由第三人來協(xié)助孩子說出來。
例如,當爸爸問他「你要做什么?」如果孩子的口語能力比較弱,這時,媽媽就可以幫他說「我要喝礦泉水」。
溝通的練習,盡量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的內(nèi)容為主,特別是與他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相契合,讓孩子有了需求,有了動機,以提升他想要表達的意愿。
引導自閉兒的溝通,不甚容易,但也因為如此,才需要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你可以列出想要讓孩子練習的詞匯,試著進行看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