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韋編三絕的故事講述的是,以前的文字是刻在竹簡上的,然后在用牛皮繩穿起來形成了那個時候的書本??鬃訛榱伺靼住吨芤住分v述的內(nèi)容,這么份竹簡被磨壞了三次??鬃拥倪@種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小朋友們一起來看韋編三絕的故事視頻吧!
知識拓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后成書,便于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jié)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注了許多內(nèi)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zhì)了?!?br />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