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fēng)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tǒng),現(xiàn)代科學(xué)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飲用,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暑濕。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yīng)根據(jù)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diào)整,
推薦的伏茶配方為:
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荷葉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帖藥量,因?yàn)椴皇侵委熡?,僅作為代茶飲用,可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rèn)為“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dāng)補(bǔ)充營養(yǎng)。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的傳統(tǒng)。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bǔ)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彼募局?,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喝鴨湯,可清熱滋陰。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到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肉食,能夠補(bǔ)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yǎng)胃生津、清熱利濕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疼,清熱解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