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帶孩子回了一趟娘家。
一進屋,就看見侄女坐在陽臺上畫畫,特別認真。
走近一看,只見她畫的幾朵荷花栩栩如生,很是漂亮。
于是我就夸她:
“豆豆畫得真好,以后都可以當(dāng)畫家了!”侄女見到我來了,停下了畫筆朝我笑了笑,并沒有說什么。
這時候,豆豆媽媽從廚房出來,說:
“你別夸她,她現(xiàn)在也就畫畫好一點,成績一塌糊涂?!?我趕緊接上話:
“好啦,孩子還小,要求不要太嚴格了。”她聽完我的話,瞥了一眼侄女說:
“杵在這里做什么,還不趕緊去倒茶?”侄女被她一吼,眼里突生恐懼,乖乖地去了廚房。
忽然間,有點心疼這個女孩。
想起心理學(xué)上有一個詞語叫“優(yōu)秀的自卑患者”。
這一類型的人,看起來特別優(yōu)秀,實際上內(nèi)心深處是自卑的,因為父母眼中看到的都是她不好的一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性格、行為都是父母早期教育的結(jié)果。
如果孩子總是缺乏自信,常常孤寂,顯得異常小心,多半是因為孩子的自卑心理。
而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的,通常是父母的這些行為。
“從記事起,爸媽就時常吵架,嚴重時,感覺家里的盤子在飛。
直到長大,我從來都不戀家,想到回家,心里就莫名的恐懼和緊張。
工作以后,自己也比較孤僻、自閉,處理不好單位的人際關(guān)系,不敢過多與人交往?!?
從心理學(xué)上來說,父母常常爭吵,或是對孩子家庭暴力,更容易養(yǎng)出自卑的孩子。
孩子童年時期的經(jīng)歷,會成為孩子一生都抹不去的傷痛。
它會形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也有可能讓孩子一直活在自卑和不自信當(dāng)中。
美國精神分析醫(yī)生埃里克森認為:
“在嬰兒時期,個體的主要任務(wù)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發(fā)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而這一切都是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互動中實現(xiàn)的。
當(dāng)孩子對父母有了信任,才能更有勇氣探索外面的世界。
而父母之間總是爭吵,會造成孩子心里的創(chuàng)傷,使他們逐漸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在缺愛的環(huán)境中變得自卑。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
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人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恩愛。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就會充滿幸福感。
總是給孩子“差評”
根據(jù)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大多數(shù)的父母總是以打擊、批評和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卻沒有想過,這樣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致命的傷害。
“小時候,我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
不要我照鏡子,不要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高一到高三的暑假必須去打工?!?
這不是她第一次談起自己的往事。
每一次談到童年,就會淚流滿面地說:
“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飯,因為吃飯時,爸爸總會說你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她經(jīng)常是邊吃邊哭。
她一直在父親嚴厲的教育方式中成長,即使到現(xiàn)在成為了“央視一姐”,也無法扔掉身上自卑的包袱。
她說:
“我要比別人做得都好,才能感覺到踏實?!?父母經(jīng)常給予孩子否定,不僅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更會讓孩子一直生活在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
父母的差評,是給孩子最深的傷害。
在無形中讓孩子認為:“我,真的不行?!?
人,最本質(zhì)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孩子能夠在父母的肯定和鼓勵中充滿力量,擁有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
所以,一定不要做孩子的差評師。
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曾在《青少年藍皮書》中看到過一項調(diào)查,問題是:
“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幾句話?!?在27.5萬的參與者中,有一半的選擇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有一種魔力,會出現(xiàn)在教育孩子的各種場合。
我們習(xí)慣性地對孩子進行敲打,拿他與別人作比較,以此來激勵孩子。
但是,長期被拿來作比較,只能讓孩子喪失自信,產(chǎn)生自卑感。
“沒有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
經(jīng)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dǎo)致很多極端行為?!?
父母總是把孩子拿來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潛意識里告訴孩子:
“你不夠好,你不優(yōu)秀,你很差?!?長此以往,孩子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容易迷失方向。
父母不妨換一個角度,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縮小缺點,讓孩子在被接納和肯定中,慢慢成長。
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說:
“人人生而自卑?!?有的孩子,在成長中,走出了自卑,擁有了自信;而有的孩子,卻在成長過程中陷入了自卑的痛苦。
讓孩子變得自信還是自卑,都來源于父母的教育。
若父母懂得真誠地欣賞和鼓勵孩子,就會讓孩子在被肯定的自信中,看到自己的閃光處。
若父母懂得接納和尊重,就會讓孩子在自主嘗試中獲得成就感。
若父母相親相愛,就會讓孩子在擁有愛的氛圍中,幸福而又快樂。
本內(nèi)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