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曾說:“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yīng)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后果,懲罰是高難度的教育技巧”。
然而前段時間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小男孩在電梯里,把各個樓層都按一遍,而當電梯門剛要關(guān)上的時候,就用手擋著電梯門,阻止其關(guān)閉。一直在電梯里重復(fù)此動作。引發(fā)眾多網(wǎng)友評論“真想打他”,“他父母是怎么教育的”,更惡毒的評論是“他怎么不去死”。
我聯(lián)想到,評論中的人真要見面了,懲罰起來也是挺后怕的。
自己作為家長不及時教育孩子,早晚也會被社會所教育。
那么熊孩子犯了錯,究竟該不該打呢?
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是否真的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一、熊孩子該打:
孩子頑皮在家上躥下跳就打孩子,把剛收拾的屋子弄亂了,也打孩子,諸多小事就打孩子。
那么時間久了:
(1)不懂得分辨對錯,做什么事,都怕惹父母挨打。
(2)從小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也不懂得愛與被愛。
(3)坑了下一代,自己成家了,為人父母繼續(xù)如此,效仿父母,又毀了下一代人。
二、熊孩子不該打:
孩子打架斗毆,欺負弱小,家長不制止,還夸孩子勇敢,力氣大。要什么東西就買,超出自己家庭經(jīng)濟來源,不買后孩子還打父母,辱罵家長。
那么時間久了:
(1)被群體孤立
(2)不懂得尊重、不懂長幼有序
(3)暴力走上犯罪道路
歸根結(jié)底,教育孩子是要有一定的講究。該打與不該打,這兩種方式都有弊端,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會耽誤孩子的前途。若是能夠中和一下,找準時機、找對方法就完美了。
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有一段話談?wù)f規(guī)矩的:“如果懸崖邊上設(shè)有欄桿,那么人就敢靠著欄桿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如果沒有欄桿,大家再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說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欄桿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規(guī)矩)的孩子會有安全感,相反,沒有界限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作為家長,我們要把握好欄桿、尺度。
本內(nèi)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