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抗挫折能力怎么樣?挫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千萬不要忽視了,熊媽媽都能做到的事,聰明的人類卻在犯傻~
今天早上一打開手機,就看到朋友圈有人在轉(zhuǎn)發(fā)這個視頻:當小龍從那塊比較高的石頭上跳下來時,小男孩媽媽也忍不住為小龍鼓掌,小龍一臉自豪,而那個小男孩卻神情黯然,完全沒了之前的歡喜。
我忍不住說道:“你試一試嘛,說不定你就爬上去了呢?”
可能他媽媽從小龍身上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差距,改變了想法,也用鼓勵的方式說:“你試一下嘛!”
小男孩試了好幾次,依然沒爬上去。他媽媽看了看說:“我們從不準他爬,他這方面的能力完全不行?!?
“這需要鍛煉啊,男孩子更要鍛煉,在這種鍛煉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又鍛煉了孩子的勇氣?!?span style="line-height:1.5;">“是啊,但我們總怕傷著他,總覺得他還小,長大就好了?!?/span>
“孩子的成長哪能不受傷,從他邁出媽媽懷抱的那一刻開始,就決定了他要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你太小看孩子了,他們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勇敢?!?
孩子確實比我們想象的勇敢得多,就像視頻中那只小熊一樣,他們非常樂意接受挑戰(zhàn),也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只是我們?nèi)祟愄袗哿?,能力太強了,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剝脫他們?nèi)ッ鎸Υ煺鄣臋C會。
先生往往也是這樣,舍不得讓小龍面對一點挫折。前段時間,我們每個周末都去公園騎車,我跟先生騎小藍,小龍騎滑板車,在遇到一些上坡的地方,先生往往是把自己的小藍停下,先把小龍的滑板車拎上去。
好幾次都是如此,有一次,我終于忍不住了,悄悄對先生說:“你別那么勤快,你先看看他自己能不能把滑板車帶上去,再考慮要不要給他提供幫助。你帶他出來探險,你把問題都解決了,那探險還有多大的意義?!?
先生一聽,覺得有道理。再遇到上坡時,他先把自己的自行車拎上去。在爸爸拎自行車時,小龍自己開始抱著滑板車上去,抱了一段距離后,發(fā)現(xiàn)太累,就放下滑板車,拖著滑板車上去。雖然有兩次差點因為藤蔓摔倒,但他最終把滑板車拖了上去。
看到這一幕,我朝他豎起了大拇指,笑著說:“你看你完全可以自己照顧好你的滑板車,即使遇到困難,你也能挑戰(zhàn)困難,面對困難?!?
從那以后,我們再去探險時,爸爸在前面,小龍在中間,我在后面,我們每個人都負責帶走自己的座騎。
不得不承認,在小龍差點摔下來的那兩次里,我的心砰砰地亂跳,生怕他摔下來,但我又想,在我像他這么大時,早已滿山遍野地奔跑,即使從山上摔下來,因為地面上軟的,即使摔倒,也沒什么問題,不過就是拍拍身上的泥巴,又繼續(xù)去爬。這么一想,我就放松了神經(jīng)。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都需要他自己去走,每一種挫折都需要他自己去面對。一個勇于面對挫敗的人才能成為強者。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我們需要做的事是培養(yǎng)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與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保護孩子,不讓他受一點點傷害。你今天不讓他去面對挫折,那么他終有一天會被挫折所淹沒。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把生活的挫折還給孩子
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不是父母要孩子制造很多困難,而是把生活中的挫折還給孩子。
因為孩子從一出生開始,他就會面臨適應環(huán)境、吃奶等各種困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又要面對父母的偶爾離開,以及走路摔跤,吃飯等困難。孩子成長本身就面臨各種困難,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這種困難還給孩子,而不是以包辦的行為剝脫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
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適時給予幫助
我一直覺得父母應該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耐心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觀察他有沒有能力接受這樣的挑戰(zhàn)。比如,孩子打不開瓶蓋子而著急時,媽媽其實可以悄悄地把瓶蓋子扭松動一些,再讓孩子自己打開。
在孩子最初面對各種挫折時,面對挫敗的信心比面對挫折的能力更重要。抗挫折能力可以慢慢培養(yǎng),而抗挫折信心則需要用心呵護。
放手,讓孩子面對自己力所能及的挫折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大自然探險。就像我家這樣,在大自然中,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面對各種挫折。面對他力所能及的挫折,父母多一些鼓勵,他自己去體驗那種戰(zhàn)勝挫折的成就感,從而獲得自己可以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