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繪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語故事書籍
  • 兔死狐悲的故事
    兔死狐悲的故事

    兔死狐悲的故事 從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貍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獵人,兔子和狐貍互相結(jié)盟,發(fā)誓一定要同生死,共患難。有一天,兔子和狐貍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的時候,沒想到身邊竟然有一群獵人正對它們兩個虎視眈眈,獵人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貍僥幸逃脫。獵人離開后,狐貍就跑到兔子的身邊開始哭泣。 有一個人路過,看見狐貍正對著兔子大哭,感覺很奇怪,就走上前問狐貍為什么要哭。狐貍啜泣道:“我和兔子我們兩個都是森林中微小的動物,都是獵人喜歡獵殺的對象,我們曾經(jīng)約定一定要共同對抗我們的敵人獵人,生死與共。現(xiàn)在我的同盟兔子不幸被獵人殺死了,兔子今天死去,也就預(yù)示著他日我的死去。我們是真正的好朋友。你說你的好朋友死去了,你能不傷心難過嗎?”路人聽后嘆了嘆氣說:“你為你的同盟,你的好朋友哀悼和哭泣是有道理的?!? 兔死狐悲資料

  • 如虎添翼的故事
    如虎添翼的故事

    如虎添翼的故事 如虎添翼的故事 相傳,只要爬過七七四十九座山,游過七七四十九條河,走過七七四十九個國家,就能看到神仙,并請求他滿足你一個愿望。 7歲的小虎外表看似健壯,四肢發(fā)達(dá),但其實(shí)是很膽小的。他朋友們都知道他的弱點(diǎn),每天想盡辦法整他。不,他們算不上是朋友,只是同一種族罷了。他已經(jīng)無法忍受這種天天背景下的日子了,決定去找到那位在四十九個國家,四十九條河,四十九座山后等待著他的神仙。他,起程了。 沒想到會這么困難——山上有比他還兇猛的野獸、河里有長著比他腦袋還大的嘴的怪魚,差點(diǎn)把他尾巴全咬掉、一個個神秘的國家里有著奇怪的規(guī)矩:不是鞭打外來動物,就是不穿衣服這要關(guān)進(jìn)地牢······可他竟堅持下來了。 二十年過去了,小虎二十七了,哦,已經(jīng)不能稱之為“小虎”了。雖然他長大了,可內(nèi)心深處還是軟弱的。他已游過四十九條河流,走過四十九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雪中送炭的成語故事
    雪中送炭的成語故事

    雪中送炭的成語故事 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胤,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跟宋太祖一起打過天下,深切的知道江山得來不易。因此,他特別愛護(hù)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到處都是深厚的積雪,宋太宗在皇宮里面穿著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寒氣逼人。他命人拿來美酒,借酒來驅(qū)寒,一杯酒還沒喝完,他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我住在皇宮里,穿著貂皮做的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貧苦百姓,他們又沒有炭火烤,不知道會被凍成什么樣子呢?我必須想點(diǎn)辦法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shí)際問題。 想到這里,他馬上找來開封府伊,對他說:“現(xiàn)在天寒地凍,我們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得人都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們馬上帶上衣服和木炭替我去問候他們,幫他們迅速解決這個燃眉之急?!? 開封府伊接到圣旨,馬上帶領(lǐng)他的隨從,準(zhǔn)備好衣服糧食和木炭,挨家挨戶送到百姓手里。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有關(guān)于誠信的成語故事
    有關(guān)于誠信的成語故事

    有關(guān)于誠信的成語故事之言而有信 曾子,名參,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過曾參傳給嫡孫子思,再傳給孟軻,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參被儒家尊為“宗圣”。 曾子殺豬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去。曾妻戲哄兒子說:“好乖乖,你別哭,你在家里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炒肉給你吃。”兒子聽說有肉吃,變更不隨母親去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一把雪亮的尖刀,正準(zhǔn)備殺豬呢!曾參的妻子一見慌了,趕快制止曾參說:“我剛才同孩子說著玩的,并不是真的要?dú)⒇i呀!你看你怎么當(dāng)真了?”曾參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學(xué)會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xùn)。今天你要是這樣欺騙孩子,就等于教他說假話和欺騙別人。再說,今天你要這樣欺騙

  • 一葉障目的成語故事
    一葉障目的成語故事

    一葉障目的故事 很久以前,楚國有個書生,一天,他從書中得知,螳螂捕蟬時遮蔽自己的身體的那片葉子,有隱身的功效。書生放下書,暗暗竊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這么一片樹葉,豈不是能夠擁有隱身之術(shù)? 于是,書生放下手中的書,來到郊外的樹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終于在一棵大樹下,看見一只螳螂躲在葉子后面,正準(zhǔn)備捕蟬。書生顧不得禮儀體統(tǒng),脫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樹。 嗬,所有的葉子都是一個模樣,書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體的葉子了。情急之下,書生把整個枝頭的葉子都摘了下來,然后背起葉子,哼著小曲兒回家了。 一到家,書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進(jìn)房間,拿出一片葉子擋在眼前,問妻子:“夫人,你能看見我嗎?”妻子不明白緣由,老實(shí)地點(diǎn)點(diǎn)頭說:“能看到?!睍拥暨@片葉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擋在眼前,問:“夫人,你能看見我嗎?” 他們試了一片又一

  • 膽小如鼠的成語故事
    膽小如鼠的成語故事

    膽小如鼠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dān)任刺史一職。 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jīng)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zhàn)?” 而他雙手發(fā)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zhǔn)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從此,他所掌管的區(qū)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 吧! 幾年后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lǐng)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xiàng)城。 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jīng)到達(dá)項(xiàng)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dá)那里?!? 元慶和謹(jǐn)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

  • 殺雞取卵的成語故事
    殺雞取卵的成語故事

    殺雞取卵的故事 阿三家養(yǎng)了一只很健壯的母雞。它到處捉蟲子吃,把自己喂得飽飽的。每天中午,這只母雞都會準(zhǔn)時下一個大個兒的蛋。 阿三家母雞下的蛋又大又好,遠(yuǎn)近聞名許多人都爭著來買他家的雞蛋。他就用這些雞蛋來換大米,夠他全家吃,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一天,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你說這雞要是一天能下兩個蛋多好啊,我們家的大米就會多出一倍呢?!? “可不是嘛,每天能下三個蛋,不,四個,五個……能下十個蛋才好呢。”阿三說。 他的妻子說:“這母雞每天都能下一個蛋,肚子里一定存了不少蛋吧?!卑⑷c(diǎn)點(diǎn)頭:“那當(dāng)然!” 妻子又說:“它一天只下一個蛋,也太慢了吧。不如我們一下子把雞蛋全拿出來,就發(fā),大財了。” 阿三想了想說:“對啊,我怎么沒想到這個呢?還是你聰明,我現(xiàn)在就把雞蛋全取出來。哈哈,咱們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了。”

  • 塞翁失馬的成語故事
    塞翁失馬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塞翁失馬用來比喻如果發(fā)生了一件壞事情,但是事情發(fā)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結(jié)果。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馬,安知禍?!眮戆参克?。 在兩個國家的邊境上,住著一個老頭兒。有一回,老頭兒家的一匹馬跑丟了。左右鄰居知道了,都來安慰老頭兒。老頭兒并不著急,他說:“這算不得什么。跑了一匹馬,未必不是件好事。”過了幾天,跑丟的那匹馬自己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匹千里馬。左右鄰居知道了,都來向老頭兒道賀。老頭兒并不高興,他說:“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馬,可能會惹出什么禍?zhǔn)聛怼!崩项^兒有個兒子,最喜歡騎馬。有一天,他騎著那匹千里馬出去玩兒。 馬飛奔起來,他拉不住韁繩,摔下馬來,折斷了大腿骨。左右鄰居聽說了這件事,又都來安慰老頭兒。老頭兒仍舊不著急,他說:“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斷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边^了一年,兩個國家發(fā)生了戰(zhàn)爭。邊境上的年輕人有的被這邊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草木皆兵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故事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lǐng)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lǐng)8萬精兵迎戰(zhàn)。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后,苻豎親自率領(lǐng)八千名騎兵抵達(dá)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rèn)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后續(xù)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于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后,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并建議晉軍在前秦后續(xù)大軍未到達(dá)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jié)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jìn)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dāng)時正是隆冬時節(jié),又是陰天,遠(yuǎn)遠(yuǎn)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細(xì)看去,那里桅桿林立,戰(zhàn)船密布,晉兵持刀執(zhí)戟,陣容甚為齊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專心致志的成語故事
    專心致志的成語故事

    專心致志的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棋手叫秋,由于棋藝高,別人叫他弈秋。有一次,弈秋收了兩個學(xué)生,為他們兩個同時上課。他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藝教給他們,就非常仔細(xì)地給他們講解。 一個學(xué)生聽講非常仔細(xì)認(rèn)真,一心一意地注意弈秋的講解和分析,對其他事全都不加理會。 而另一個學(xué)生呢,看上去他也坐在那里,實(shí)際上卻是心不在焉。他一會兒看看窗外的田野和樹林,一會兒又聽聽天上的雁鳴。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有好幾只天鵝飛過,便想:“要是能有一張弓,幾支箭,射下一只天鵝煮來吃,那該有多好啊!” 不一會,他又向窗外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一只天鵝飛過,便起了射天鵝吃的念頭。直到弈秋全講完了,他也沒在意。 這時,弈秋叫兩個學(xué)生對下一局,看看他們究竟學(xué)得怎樣。起先,那個開小差的學(xué)生憑著以前的基礎(chǔ)還能勉強(qiáng)應(yīng)付,可漸漸地就顯出差距來。那個專心致志的學(xué)生攻守從容有序,而老是三

  • 嫦娥奔月的成語故事
    嫦娥奔月的成語故事

    嫦娥奔月的成語故事 自從后羿射下九個太陽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但殺了天帝的兒子,天帝怪罪于他,把他和嫦娥貶到凡間做了凡人。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xué)藝。奸詐刁鉆、心術(shù)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jìn)來。 后羿覺得對不起嫦娥,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并說:“天上等級森嚴(yán),在人間倒也逍遙自在。不過凡人終將一死,若要長生,就必須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侖,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靈藥?!? 后羿憑著蓋世神功、超人意志,越過炎山、弱水,攀上懸崖峭壁,來到昆侖山頂。西王母欽佩后羿的作為,同情他的遭遇,但仙藥只剩一顆,便說:“不死藥是用不死數(shù)結(jié)的不死果煉得,不死數(shù)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jié)一次果,煉藥又需三千年?,F(xiàn)僅剩一顆,兩人分享俱可長生不老,一人獨(dú)食即能升天成仙。” 后羿回來和妻子嫦娥商議想找個吉日分食,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將藥藏進(jìn)梳妝臺的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關(guān)于蛇的成語故事
    關(guān)于蛇的成語故事

    關(guān)于蛇的成語故事:畫蛇添足 從前,楚國有一戶人家,祭完祖宗以后,把一壺祭祀時用過的酒,賞給幫助辦事的人喝。 辦事的人很多,可是酒只有一壺,到底給誰喝呢?有人提議說:“各人都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像,就把這壺酒給誰喝?!? 大家都認(rèn)為這個辦法很好。 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一轉(zhuǎn)眼,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應(yīng)該歸他??墒牵@時候,他看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想再炫耀一下自己的能耐。他得意洋洋地說:“你們畫得多慢啊,讓我再畫上幾只蛇腳吧!” 他左手拿著酒壺,右手又開始給畫好了的蛇添上腳。當(dāng)他正在添足的時候,另一個人卻把蛇畫好了,而且立刻把酒壺奪了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怎么畫上了腳?第一個畫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哩!” 那人說完話,就心安理得地喝起酒來。 畫蛇添足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huà shé tiān

  • 守株待兔的故事新編
    守株待兔的故事新編

    守株待兔簡介 戰(zhàn)國時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整日在地里偷懶,所以即使是遇上好年景,地里的糧食也僅夠他填飽肚子的。一旦要是遇上荒年啊,那他可就要挨餓嘍。 這一天,他正在農(nóng)田里耕地,從遠(yuǎn)處傳來一陣陣打獵的吆喝聲。那聲音啊,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不斷回響,受了驚的小動物在農(nóng)田周邊的草叢中竄來竄去,拼命奔逃。 突然,一只小兔子慌慌張張地從草叢中跑出來,一頭撞在地里的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nóng)夫趕忙撿起兔子,心里甭提多高興:“呵呵,一只送上門的兔子” 當(dāng)天晚上,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把肚子吃了個溜圓。 第二天,他照舊到地里干活兒,可是卻心不在焉,時不時地向草叢中瞄一眼,希望還能撿

  • 夜郎自大的成語故事
    夜郎自大的成語故事

    夜郎自大的故事 漢朝時候,我國西南一帶,有些少數(shù)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了許多國家,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夜郎國”(現(xiàn)在貴州省境內(nèi))。 夜郎國王以為夜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所以非常驕傲,對西南各國總擺出一副大國的架子。 有一回,漢朝使者到了夜郎,向國王介紹了漢朝的情況。夜郎國王聽了先是驚訝,接著表示不相信,問道:“你們漢朝有我們夜郎國大嗎?”他那里知道夜郎國只相當(dāng)于漢朝的一個州。 由這個故事產(chǎn)生了成語“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資料 【注音】yè láng zì dà 【解釋】它用來比喻和諷刺那種眼光狹小、見聞很少、卻盲目自大的人。 【出處】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 【簡介】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狼狽為奸的成語故事
    狼狽為奸的成語故事

    狼狽為奸的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狼和狽兩種野獸。狼的前肢長,后腿短;狽的前肢短,后腿長。 有一次,狼和狽來到一戶農(nóng)家的羊圈外面,聽到羊在里面咩咩地叫著,心里都十分癢癢,想象著羊肉美味鮮嫩,并被自己抱在懷里啃咬的情景。 狼流著口說:“狽,你聽聽,羊的叫聲那么響亮,說明它們很肥美哩!這樣的羊肉一定非常好吃!” 狽嘆口氣道,“是啊,羊的確肥壯,只是羊圈太高,我們都進(jìn)不去?!? 狼過了好一會兒眼珠一轉(zhuǎn),想了個辦法,在狽耳邊一說,狽連連稱贊狼的腦子好使。 狽蹲下身子,讓狼騎到脖子上。 狽站立起來,把狼馱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的兩條前腿攀上羊圈,猛地捉住了羊圈邊上的一只羊。 狼狽為奸的材料 【注音】láng bèi wéi jiān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

  • 百步穿楊的成語故事
    百步穿楊的成語故事

    百步穿楊的故事 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yǎng)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練成了一手好箭法。當(dāng)時還有一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一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著觀看。靶子設(shè)在五十步外,那里撐起一塊板,板上有一個紅心。潘虎拉開強(qiáng)弓,一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一片喝采聲。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養(yǎng)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養(yǎng)由基環(huán)視一下四周,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biāo)大近、太大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一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一片葉子,涂上紅色作為靶子。接著,他拉開弓,“唆”的一聲射去,結(jié)果箭鏈正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lǐng),但又不相信養(yǎng)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yǎng)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養(yǎng)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

  • 聞過則喜的成語故事
    聞過則喜的成語故事

    聞過則喜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個人叫高繚,他為人謹(jǐn)慎,在齊國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從來沒有犯過錯,但晏子卻無緣無故把他辭退了。這是為什么呢?晏子說:“我是一個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頭,必須用墨斗來彈,用斧頭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毛病和缺點(diǎn),但是如果別人不給予提示的話,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繚呢,他在我身邊足足三年,看見我的過錯,卻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什么好處?所以,我把他辭退了。”可見,晏子喜歡人指出他的過失,他認(rèn)為,指出上司的過失,是手下的責(zé)任,否則是沒有盡到自己的責(zé)任,是毫無用處。 晏子善于傾聽別人的批評,他也非常善于批評,有廣博的知識,善用比喻,注意語言的藝術(shù),批評的方式和態(tài)度,注意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靈活應(yīng)對。 唐太宗李世民堪稱是我國封建社會少有的開明君主。他即皇位以后,吸取歷史的教訓(xùn),廣開言路,鼓勵

  •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

    唇亡齒寒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并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jīng)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lián)合抗晉,晉國雖強(qiáng),也將難于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xiàn)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chǎn)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為我們借道?!睍x獻(xiàn)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一樣嗎!”晉獻(xiàn)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qū)m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yīng)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唇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里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車骨。面頰和牙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千金一笑的故事
    千金一笑的故事

    千金一笑的典故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于女色。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guī)勸,幽王根本不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guān)進(jìn)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guān),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后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褒姒入宮后,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于是貼出布告:誰能讓新王后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家伙,他出了一個壞點(diǎn)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

    標(biāo)簽:成語故事
  • 鼓勵孩子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
    鼓勵孩子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

    鼓勵孩子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鍥而不舍 戰(zhàn)國末期我國著名的哲學(xué)家和教育家荀況在《勸學(xué)》中教育人們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連金屬和石頭那么硬的東西都可以鏤穿。其中“鏤刻”是一種精細(xì)的雕刻方式。 在哲學(xué)思想方面,荀子認(rèn)為自然發(fā)展有其客觀的規(guī)律;反對天命,不迷信鬼神,認(rèn)為人定勝天;還主張因地、因時制宜,充分發(fā)揮人的才能,促使萬物發(fā)展。在教育方面,他寫過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勸學(xué)》,來闡明他的教育思想。 《勸學(xué)》中記述了他在教育、學(xué)習(xí)方面的很多理論,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yuǎn)。比如,他認(rèn)為人接受教育,努力學(xué)習(xí)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使學(xué)生超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 在《勸學(xué)》中,荀子還用鏤刻金石來說明學(xué)習(xí)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