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在一個寺廟里面只有一個和尚的時候,都是自己挑水喝的,但是后來又陸續(xù)來了2個和尚,那么最后他們吃水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呢?
古時候,山頂上有一座破寺廟。一個矮個子的小和尚路過寺廟,口渴了,想進去討水喝。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寺院里一個人也沒有,院子里的水缸里連一滴水也沒有,連菩薩手中凈瓶里的水都干了,插在凈瓶里的柳條也已經(jīng)枯萎了。院子里老鼠四處橫行。于是,小和尚拿起木桶往山下走去,他來到山下的小溪邊,喝飽了水,又挑了些水上去,把院里的大缸也裝得滿滿的,還把菩薩手中的凈瓶里灌滿了水,凈瓶里的柳枝在他的澆灌下也活了。隨后,他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就踏踏實實地在這個寺廟里住了下來。從那以后,小和尚每天都很早起來,到山下去挑水,除了自己喝,還把大缸裝得滿滿的。
不久,一個高和尚路過這里,他也走累了,想到廟里討口水喝。他一進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由于每次只能抬一只水桶,兩個人花了整整半天時間才把院里的水缸裝滿。
后來,高和尚也在這個寺廟里住了下來。從那以后,每天早上起來,小和尚就和高和尚兩個人去抬水,每次都要抬到中午過后才能把水缸裝滿。兩個和尚都怕自己吃了虧,所以,每次抬水的時候水桶必須放在扁擔(dān)的正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
又過了些日子,一個胖和尚路過寺廟,他也口渴了,想進去找水喝。那天,水缸里正好沒水了。小和尚就給他一副空桶,讓他去山下挑些水來,胖和尚就挑來了一擔(dān)水。他實在太渴了,一個人嘰里咕嚕就把水都喝光了。胖和尚喝完水就坐在院子里曬著太陽美美地睡了一覺。后來,胖和尚也在寺廟里住下了。
從那一天起,他們?nèi)齻€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愿意去山下挑水了,也都懶得打掃寺院了。最后,這個寺院的水缸里又落滿了灰塵,菩薩的凈瓶又干了,柳條也枯萎了,院子里的老鼠又橫行起來。一切都回到了小和尚來之前的面貌。
一天晚上,老鼠跳到燭臺上偷東西吃,把燭臺碰倒了,寺廟著了火。三個和尚這才著了急。
寺廟著火,三個和尚著急了
他們拿來了鍋碗瓢盆,從山下運了水來救火。從那以后,三個和尚再也不偷懶了,他們每天輪流,挑水的挑水,掃地的掃地,收拾屋子的收拾屋子……
三個人住在這里可舒心了。他們把那個水缸裝得滿滿的,為經(jīng)過的路人提供喝水和休息的場所。
古時候,一個活潑伶俐的小和尚來到山上的一座寺廟。他勤快地挑水,缸里的水滿了,還往菩薩手中的凈瓶里灌水,凈瓶里的柳枝生意盎然。
不久,來了一個瘦和尚。他與小和尚在挑水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誰也不愿意吃虧。于是,兩人商量一起抬水。
后來,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三個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沒過兩天,缸里沒水了,凈瓶里的柳枝也因為沒有水而開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個和尚都在打盹兒的時候,一根正在燃燒的蠟燭掉在香案上,寺廟起火了。危急之中,三個和尚一起爭先恐后地挑水滅火。一場大火很快被撲滅了。
大火過后,三個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從此,水缸里的水又滿了,三個和尚高高興興地捧著大碗喝水,菩薩手中凈瓶里的柳枝又亭亭玉立了。
這個故事里的和尚因為有同伴之后就開始爭執(zhí)推搡了,誰都不愿意多做一些事情,所以最后竟然淪落到?jīng)]有水喝了。后來還是出現(xiàn)了危險之后才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所以大家都改正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