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報道中國人在當地搶購嬰兒奶粉,造成當地市場奶粉脫銷,導致現(xiàn)在許多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德國等,紛紛推行奶粉限購政策。怎樣才能讓寶寶不斷糧?年關將至,你是否也打算囤貨了呢?悠著點吧,奶粉代購也是有隱患的哦!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日有德國網友反映,德國的“DM”大型連鎖超市對嬰兒奶粉實行了限購,每名顧客每次最多只能購買四盒。而這一新舉措被指針對中國消費者。限購這招也并不新鮮,此前美國、澳大利亞、荷蘭、新西蘭等等國家都實行過,中國父母遭遇全球圍堵。其實德國人自己并怎么買嬰兒奶粉,為何此刻也限購了?直通華語臺在德國的華語記者薛成俊對此事進行了相關報道。
德國奶粉限購:每名顧客每次最多只能購買四盒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日有德國網友反映,德國的“DM”大型連鎖超市對嬰兒奶粉實行了限購,每名顧客每次最多只能購買四盒。
通常情況下德國是普及順產和母乳喂的,普通德國人很少購買奶粉,更不可能一次購買四盒,只有在非常特別和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給孩子喂食奶粉,所以奶粉在德國并不是奇貨可居,價格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DM超市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是接到了總部內部通知,要求對奶粉進行限購,并沒有正式明確下文公告。而大多數消費者對此并不知情,只有當顧客購買奶粉超過四盒時,營業(yè)員才會告知限購的事情。這名工作人員還暗示,之所以采取這種半遮半掩的辦法,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顯然在正常時期,這樣的限購措施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一旦有了明文規(guī)定,顧客完全可以據此向消費者保護部門投訴,并且進行法律訴訟,而這當然是DM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采取這種遮遮掩掩的做法。對于奶粉的限購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或者是考慮,對此不得而知。
中國消費者緣何躺著被中槍?
雖然此舉面向所有消費者,但實際上針對的是中國消費者。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的嬰幼兒奶粉市場巨大,特別是外國品牌的奶粉供不應求,一些國內消費者甚至通過捎代或代購的方式直接從外國購買奶粉,由此也誕生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代購公司,專門從事嬰幼兒用品的代購業(yè)務,他們從國外大量購買產品,然后通過郵寄方式轉賣到中國。除了奢侈品外,買的最多的就是奶粉,這也導致了當地一些商店奶粉的暢銷甚至是脫銷。
之所以有人認為此舉是專門針對中國人的設限,還有一個原因不得不關注,通常情況下德國是普及順產和母乳喂的,養(yǎng)普通德國人很少購買奶粉,更不可能一次購買四盒,只有在非常特別和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給孩子喂食奶粉,所以奶粉在德國并不是奇貨可居,價格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限購無明文公告 半遮半掩意在避免法律糾紛
該超市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是接到了總部內部通知,要求對奶粉進行限購,并沒有正式明確下文公告。而大多數消費者對此并不知情,只有當顧客購買奶粉超過四盒時,營業(yè)員才會告知限購的事情。這名工作人員還暗示,之所以采取這種半遮半掩的辦法,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顯然在正常時期,這樣的限購措施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一旦有了明文規(guī)定,顧客完全可以據此向消費者保護部門投訴,并且進行法律訴訟,而這當然是DM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采取這種遮遮掩掩的做法。記者曾經打電話向該商場總部的公關部門求證,得到的答復是無可奉告,他們或者以種種理由不愿意接受記者的采訪,對于奶粉的限購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或者是考慮,對此不得而知。
德國企業(yè)創(chuàng)收之余更注重承擔社會責任
奶粉供不應求的情況單純從商業(yè)角度來看,對于商家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在德國,越是知名的企業(yè),就越不會貪圖短期的小利,他們是有著更加長遠的考慮。2007年就已經發(fā)生過一次牛奶危機,當時德國媒體大肆炒作中國人喝奶太多,從而導致了德國奶制品的大幅漲價。但與此同時,德國奶農卻堵在德國總理府門前為牛奶太便宜無利可圖而討說法,甚至開著拖拉機直奔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將整桶牛奶倒在那里抗議。這看上去很矛盾。
其實不然,物價穩(wěn)定是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根基。德國有著非常嚴格的價格體系,從而保證了價格的穩(wěn)定也照顧到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作為企業(yè),特別是一些大型著名企業(yè),他們的一舉一動對社會、對國家都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不可能完全服從市場規(guī)則,而必須從更高的層面著眼經營。也就是說,它不光要經營、要創(chuàng)收,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德國企業(yè)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社會責任感,那么對奶粉的限購,雖然損害了中國消費者和德國代購公司以及奶農的權益,但卻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廣大德國消費者的利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