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數(shù)據(jù)表示:有的孩子他們從兩歲的時候就開始會說謊了,只是他們所占的比例還非常的小,不到兩歲的孩子,大概有三成左右的孩子會說謊,而七成左右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還是會選擇說真話,而三歲的孩子,比例變?yōu)楦髡家话?,等?歲的時候,80%以上的孩子都學會說謊。
為什么孩子愛說謊?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
第一,可能是為了躲避自己所預想的可怕場景。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待問題,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而對于孩子們來說,在他們的世界里,可能說謊所代表的是解決問題,比如說他不小心把某樣東西搞砸了,這個時候如果說真話的話,在孩子的設想里面,可能就是遭到父母的批評和指責,甚至于還有可能會被,父母討厭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被拋棄的失落感,而為了避免這樣的場景出現(xiàn),孩子就會采取一些措施,而其中說謊就是一種孩子用來保護自己的措施。
第二,可能是因為想象力太豐富。
千人千面,每個人對世界都有屬于自己的理解,而對于那些學齡前的孩子們來說,這個世界的一切變化都非常的迅速和奇妙,他們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世界觀,這就導致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幻想,而他們會因為分不清現(xiàn)實和自己的想象,而說出自己腦海里所想象的事物,認為這些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但是這些話在家人們看來那就是一種說謊的行為,因為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有發(fā)生過,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孩子對于這個世界的理解偏差,被他們的想象力“絆了一跤”。
第三,可能是因為孩子把說謊和解決問題畫上了等號。
有一些孩子他們愛說謊,經(jīng)常說謊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們認為說謊可以解決問題。因為在孩子看來說真話自己可能招來的是一頓罵和批評,但是說謊的話,非到?jīng)]有這些批評,并且一切都會很順利,甚至于有的時候說謊還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關心。
孩子的說謊行為只是因為不知道怎么樣做才是正確的,他們還需要父母們去引導,孩子的誠信教育,一直是親子教育里面的“一道難關”。
想要解決孩子的誠信問題,不如先來了解一下下面這個實驗,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fā)。
一個跟“誠信”有關的實驗
剛開始,研究人員在房間的墻上放了一個飛鏢,然后在距離靶子很遠的地方畫了一條黃線,還放上一張椅子,然后把孩子領進房間給他們一把飛鏢,告訴他們要站在黃線后面投,如果投中一個的話,就能夠得到一塊糖果。
接著研究人員就會借故離開,讓孩子在無人監(jiān)督的狀態(tài)下投飛鏢。等到研究人員回到房間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房間里的飛鏢基本都插在靶子上。
這個時候詢問孩子,是否越過環(huán)線,超過90%的孩子都會回答沒有,但是通過攝像頭,卻發(fā)現(xiàn)他們都撒了謊。
這時候就到了實驗的第2個階段,研究人員又找了一批年齡相似的孩子,告訴他們游戲獎勵的規(guī)則,并且還跟他們說了一個“秘密”。
“在這個房間里的椅子上,有一個隱形公主坐在那里,我能夠看到他并且跟他交流,但是你不行,而當我離開的時候,她會跟我說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些什么?!?
之后研究人員就借故離開,但是這一次的實驗結果超乎所有人的設想,超過90%的孩子沒有越過那條黃線,而沒有越過黃線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孩子相信有人在監(jiān)督自己,所以他們會去遵守規(guī)則。
其實在糾正孩子的說謊行為,和實驗的原理類似
首先,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父母可以跟孩子玩一些團隊協(xié)作的游戲,不過在玩的時候可以選擇讓孩子去當隊長,讓孩子去決定整個團隊需要怎么做,比如說搬運東西,每個人所分配的任務是多少,應該要怎么做,以及任務完成了以后的獎勵分配,都可以讓孩子去做決定,不管比賽的結果是怎么樣的,父母需要向孩子表達的是對孩子的信任,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同時也可以降低孩子出現(xiàn)一些“壞”行為的幾率,比如說,愛搗蛋,愛說謊,總是跟父母對著干。
其次,提高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父母可以跟孩子玩角色互換的游戲,孩子扮演父母的角色,父母扮演孩子的角色。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去制造出一些矛盾,比如說,故意模仿孩子日常的“壞”行為,愛搗亂,不愛吃飯,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是集中不了注意力,還愛撒謊。
讓孩子學著從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進而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同時還能夠增強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當他們下次再有想要撒謊的念頭的時候,則需要去想一想撒謊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后果,以及父母在發(fā)現(xiàn)他們撒謊了以后的感受,這樣有助于去減少孩子出現(xiàn)撒謊行為的幾率。
最后,表達對孩子的信任結合正確的行為糾正。
當孩子出現(xiàn)撒謊行為的時候,父母們可以想先去幫助孩子重新復述這個事件,讓孩子去認清楚,在這個事件里面,他處一個什么樣的位置,起了哪一些作用,讓他學會用一個客觀的、第三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
而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其實很容易就可以看得出來,孩子在哪里撒了謊,但是父母可以先不嚴厲的指出,可以對孩子說真話的那部分,表示贊同和肯定來讓他們了解到說真話是會值得表揚的。
而等到一些孩子表達含糊或者是不清楚的部分時,父母們可以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但也沒有必要直接的指出孩子就是在說謊,可以適當?shù)奶嵋恍┳约旱囊蓡?。如果孩子還是“執(zhí)迷不悟”的話,那么父母可以適當?shù)谋磉_出自己的態(tài)度,雖然對于孩子所說的故事有一些懷疑,但是自己愿意相信他,然后留下空間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等到事情發(fā)生后的第2~3天,再無意間提起這件事情,父母可以先表達自己失望的情緒,然后再告訴孩子自己所希望的孩子的行為應該是什么樣的,讓孩子自己想明白了再跟父母交流。
而在這期間如果孩子有坦白的行為的話,那么父母們就要先去夸獎孩子坦白的勇氣,然后讓他知道,說謊是一件讓被騙和騙人的人都會覺得不好受的一件事情,這樣就可以減少孩子出現(xiàn)撒謊行為的情況。
本內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