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xiàn)有心煩、口干、盜汗、睡眠不安等,口渴;實火旺則表現(xiàn)為口腔潰瘍、口干、尿黃、心煩易怒等。
應對方法:
1、飲食調(diào)理:多食一些性寒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苦丁茶類,多食酸棗、紅棗、百合或者干凈的動物胎盤等補養(yǎng)心腎之品。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清心潤燥的冰糖蓮子湯,對于心火內(nèi)熾所至的煩惱、不眠具有較好的作用。百合微寒無毒、補虛清心、除煩安神,用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具有清心養(yǎng)陰的作用。
心火旺者還可常喝竹葉、甘草、燈心草、生地、麥冬煮成的茶飲,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也可喝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煮開,再下粳米共煮為粥,服時加少許紅糖,每日二次早晚服用。燈芯草柿餅湯:燈芯草6克,柿餅2個,水300毫升共煮至水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適量,溫服,柿餅可吃,每日2次。
2、穴位按摩:點壓手少陰心經(jīng)上部分穴位可以起到抑制心火過旺的作用。具體方法是:每天點壓雙側(cè)極泉穴(腋窩中點)、少海穴(肘關節(jié)內(nèi)側(cè)橈骨與尺骨中間凹陷處)、靈道穴(人體的前臂掌側(cè),當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緣,腕橫紋上1.5 寸)、神門穴(腕部,腕掌側(cè)橫紋尺側(cè)端,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凹陷處)、少府穴(手掌面,第4、5 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等5 個穴位各1 分鐘。有助抑制心火,能起到很好的養(yǎng)心作用。
癥狀:肝火旺的癥狀一般會表現(xiàn)頭暈、面紅、目赤、口苦、易怒,甚至發(fā)狂、夜臥不寧、易驚、暈厥、嘔血等。
應對方法:
1、飲食調(diào)理:要預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夠、心情放松,一些簡單的藥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比如藥療方面,肝太熱者可用金菊花、溪黃草、夏枯草、白芍等平肝息火的藥材合煎飲服,亦或者中草藥茶飲保健,如黃連、黃芩等。肝火的預防辦法關鍵在于制怒,同時要注意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因為身體勞累,就會使人情緒不穩(wěn)而易怒。
2、穴位按摩:中醫(yī)認為,人體有三大“去火穴”,常按摩這三大“去火穴”,可除燥去肝火。
內(nèi)庭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癥、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nèi)庭穴。內(nèi)庭穴是在第二腳趾和第三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太沖穴位于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之間的縫隙向 上1.5厘米的凹陷處。由于它屬于足厥陰肝經(jīng),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癥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 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后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合谷穴 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并且中醫(yī)講“肺與大腸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fā)熱、口干等癥狀,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 火。由于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shù),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癥狀:胃腸道癥狀表現(xiàn)為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口干口臭、大便稀爛、便秘、牙齦腫痛、胃口不好等。胃火還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輕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應對方法:
1、飲食調(diào)理:胃火旺應該吃一些性質(zhì)寒涼,具有清胃火、瀉腸熱作用的食物,如小米、小麥、豆腐、綠豆、綠豆芽、苦瓜、冬瓜、黃瓜、莧萊、白菜、芹菜、茭白、西瓜、香蕉、枇杷、梨、桃子、兔肉等。而且要注意遠離煎炸、辛辣等待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否則更會助長胃熱。
綠豆粥:古籍記載,綠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經(jīng),消腫下氣,壓熱解毒。在炎炎酷暑,人們就喜歡在晚上煮一鍋綠豆粥,放涼之后食用,清涼解暑,即使在三伏天也讓人感覺舒服很多。感覺胃火大的朋友,不妨為自己熬一碗甘涼可口的綠豆粥吧。綠豆粥的升級版,有綠豆荷葉粥、綠豆薏米粥等,都屬于寒性食物,對減輕胃火很有幫助。
冰糖燉梨:一般我們咳嗽有痰時,會做一碗冰糖燉梨。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冰糖燉梨也有著滋陰潤肺和養(yǎng)胃生津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剛燉好或者還很熱的冰糖燉梨,熱氣過重的食物反而會加重胃火癥狀。將一碗雪白的冰糖燉梨拿出鍋,冷卻后,再慢慢品嘗吧。
2、穴位按摩:去肝火的穴位是肝經(jīng)的太沖和行間。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的交叉處是行間,往上延伸到韌帶交叉深處就是太沖。由太沖向行間方向掐壓3到5分鐘,立刻見效。
癥狀: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應對方法:
1、飲食調(diào)理:結(jié)合肺火食物特點,建議在生活中多吃芹菜、百合、綠豆、苦瓜、蜂蜜、枸杞、豬肝、蓮子、西瓜、麥冬、蘿卜、大白菜、白蘿卜、胡蘿卜、雪梨、龍膽、菊花茶、金銀花、荸薺、蘋果等食物。菜肴方面不妨吃冬瓜鯇魚湯、清潤豬肺湯、沙參玉竹菜干煲豬肺湯等方面的食譜。
2、穴位按摩:去肺火的穴位是魚際穴或者尺澤,魚際就是我們的大拇指側(cè)的大魚際中,貼近大拇指骨,尺澤在肺經(jīng)的肘關節(jié)處,內(nèi)側(cè)肘橫紋處。將兩手的魚際對搓,搓10余次時,感到魚際開始發(fā)熱,持續(xù)2分鐘左右即可。
魚際穴在手拇指本節(jié)(第1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shù)?掌骨中點橈側(cè),赤白肉際處,屬肺經(jīng)。通過按摩魚際穴,可起到瀉熱宣肺、散瘀潤膚的作用,有助于緩解肺熱引起的感冒、咳嗽、氣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等癥。
3、中成藥治療
板藍根沖劑:肺火分為虛火與實火。實火是指流感所引起的扁桃腺腫,咽喉腫痛等。板藍根沖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去肺火效果極佳。
雙黃連口服液:它是由銀花,黃芩,連翹等中草藥所構成。可以有效緩解去除肺火。
癥狀:脾有火主要表現(xiàn)在口舌、舌苔黃膩,口苦口干、口唇生瘡、想大量飲水。胃有火主要表現(xiàn)在牙及牙齦痛、牙齦紅腫、牙根發(fā)炎、口臭、大便干燥。
應對方法:
1、藥物治療
牛黃清胃丸:具有清胃瀉火、潤燥通便功效??捎糜谖富鹗?、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便秘尿赤。
牛黃上清丸: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瘡、眼睛腫痛、牙齦腫痛等。
三黃片:用于咽喉腫痛、牙齦出血、心煩口渴等。
新清寧片:活血化淤,用于喉腫、眼睛痛、便秘等。
2、穴位按摩:清理脾胃之熱脾胃之火的穴位,叫做天樞穴,它不單單具備清理脾胃之熱的效果,還有減肥、減腹、通腸道的功效,它在哪里呢?肚臍。在肚臍各項兩側(cè)旁開三個橫指的位置,就在這兩側(cè)的位置,如果脾胃上火建議大家經(jīng)常去按揉它,起到一個促進腸蠕動,通暢腸道,減輕脾胃之火的效果。
3、瑜伽:關于瑜珈去脾胃之火,建議您要經(jīng)常去拉伸體前側(cè),因為按照經(jīng)絡圖來講,人的體前側(cè)走的是正是人的脾胃兩條經(jīng)絡。趴臥在地面上,雙腳呢打開一個肩的寬度,腳背壓地,雙手扶在胸肋部的兩側(cè),肘關節(jié)往后夾一點,鼻尖點著地板,然后借助上半身的力量逐漸地抬起背部,當我們背部抬起到盡頭的時候,手臂給上一點力量去抬起我們的上背??雌饋硐蜓坨R蛇式的練習,當我們這樣抬起上背部,我們的體前側(cè)得到一個很好的拉伸,同時我們脊椎彎曲向前就對腸胃系統(tǒng)有一個很好的按摩和調(diào)理的功效。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